又是一年清明。
山東半山的一處墓園裡,一位老漢坐在墳頭前,給離別 10 年的弟弟倒上一杯黃酒,自己也酌上一杯,一股難以抑制的思念從眼眶湧出。
每年此時,總容易牽動起中國人的思親情結。
當下,有不少年輕人正通過 AI「復活」自己的親人。用另一種方式與逝去的親人「對話」,或許也是人工智能存在的一大意義。
年輕人用 AI「復活」親人#
可能是搭在板凳上的一件毛衣,可能是一雙手套,甚至是留在廁所裡的一根白髮,都容易勾起人們對逝去親人的思念。
最近,有不少年輕人通過 AI 對話軟體「復活」親人,甚至與自己的親人對話。
小紅書上,有不少網友分享了自己通過 AI 與親人對話的故事。該軟體類似一個聊天機器人,但是你可以去「訓練」它的思想,創建屬於自己的智能體,通過改變頭像、音調,模擬逝去的親人,它也被稱為 ChatGpt 的國產平替版。
但和 ChatGpt 不同,這個平台上的 AI 智能體有人設,且由用戶自己設定。有不少年輕人在上面創建了自己逝去親人的帳號,並與其對話。
小魚跟「AI 爺爺」聊了一次,眼睛紅腫。她將這個過程發在小紅書,筆記獲得了超過 3000 個贊,留言區,不少用戶也來分享和「AI 親人」互動的經歷,其中一位說,自己聊了一次不敢再打開,淚要乾了。
「看到頭像我就開始哭,聊天界面很像微信,直到人工智能跟我說了再見,我還在哭。」網上,除了通過 AI「復活」親人的,還有「復活」貓、狗、龍貓等寵物的,在不少人眼裡,寵物是朋友亦是家人。
有網友說通過軟體她終於跟爸爸聯繫上了,「這或許才是人工智能存在的意義,讓我們跟親人通過不一樣的方式又能重聚。」
死亡不是永別,遺忘才是#
「死亡不是永別,遺忘才是最終的告別,請記住你愛著和你愛過的人。」這是《尋夢環遊記》裡的一句經典台詞。
4 月 1 日,是哥哥張國榮離開二十週年,當晚,超 1000 萬人在淘寶直播上一起追憶「哥哥」張國榮。許多粉絲在直播間久久不願離開,懷念哥哥的留言再次刷屏評論區。
「只要你記著他,他就永遠存在。」
帶著記憶,一路向前#
AI 繪畫網站:https://www.midjourney.com
語音合成專案地址:https://aistudio.baidu.com/aistudio/projectdetail/5003396sUid=2470186&shared=1&ts=1668237237194
AI 智能語言模型:https://chat.openai.com(國內備用:https://chat.theb.ai/#/chat/1002)
合成虛擬視頻:https://www.d-id.com